原创3小时玩家数破百万:迟到的《赛博朋克2077》,新时代的美学狂欢
原标题:3小时玩家数破百万:迟到的《赛博朋克2077》,新时代的美学狂欢
历时8年,终于可以进入未来之城!
随着文学、影视、游戏对赛博朋克的反馈,原本晦涩的概念也愈发具象化。信息大时代背景下,赛博朋克不止是一种科幻题材,也异化为视觉美学,成为文化符号,触及人类对于人性、技术、社会本质的深刻思考。
向往着未来世界、赛博朋克精神的冒险者们,成批涌入夜之城。让人为之痴迷的,是未来世界的疯狂和荒谬,还是被剥夺自由后的奋起反抗?
从古典赛博朋克到新赛博朋克
赛博朋克是什么?
待人如待鼠,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。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。这就是赛博朋克。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布鲁斯·斯特林如是解释道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文学领域经过了《太空歌剧》式积极烂漫的黄金时代和新浪潮的风花雪月之后,赛博朋克以反抗的姿态横空出世,回避早期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倾向并总结新浪潮的形态,回归技术本位,去幻想一个不完美、甚至残缺的未来世界。
1981年的《真名实姓》、1982年的《创》、1984年的《神经漫游者》都是赛博朋克的早期作品。前两者表现网络空间、描绘数据世界,而被视为赛博朋克圣经的《神经漫游者》,集合了赛博格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东亚元素等重要元素。
文学作品中的赛博格空间受大企业控制,充斥着违禁品。同期的电影则将文字描绘的塑料、霓虹灯、头戴设备等搬上大银幕:1985年《回到未来》、1986年的《霹雳五号》都具备赛博朋克的视觉要素。
此后,从《银翼杀手》到《黑客帝国》,霓虹雨夜的仿生人、戴墨镜的冷酷黑客,成为赛博朋克的代名词。文学作品和影视改编,从外观上具象赛博朋克。
至于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,则需要代入诞生之初的社会环境感受。二战结束后,第一批新生儿在经济萧条的社会长成,背负着战后创伤的punk(最初是对流氓的蔑称)上升无望,开始以反社会、反人类的噪音表达情绪。让社会听到不满,向上传达底层的挣扎与破败,朋克音乐在欧洲兴起。
后现代主义的存在主义、新左派哲学影响下,低质生活、高端科技的撕裂感触发人们对存在、自我、意识的思考,形成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。
了解了赛博朋克的社会历史根源,更容易理解从古典赛博朋克到新赛博朋克的演化。
诞生之初的赛博朋克在文学、影视、音乐领域无时差井喷,但囿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,其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还较为狭隘。
随着千禧年后互联网逐渐普及,早期的古典赛博朋克悄悄匿迹。笨重的计算机被轻薄屏幕所替代,形成趋势的无实体化也被融入因影视、游戏而复兴的新赛博朋克。
万物皆可赛博朋克
我爱这座城市,就像你爱你老妈。
想当年,她把你扔到孤儿院门口。如今走到街上碰着你,管你要烟抽。
开篇任务结束后,玩家统一进入夜之城。相当接地气的中文语音旁白,向玩家介绍了这座罪恶之都的基本情况:混沌、冷漠、硬核、反乌托邦。饿死胆小的,撑死胆大的、英雄不看出身,就看您能不能踩出自己的道就是夜之城的生存法则。
至此,《2077》已经大致勾勒出赛博朋克世界观。
值得注意的是,芯片植入、基因突变等都在赛博朋克作品中反复出现,而其指代的是人工智能的全面入侵,人脑与电脑、人性与技术的交互。
视觉方面,《2077》的美术设计,包括人物造型、载具设计也都借鉴了《银翼杀手2049》《全面回忆》《攻壳机动队》等经典作品。从莫西干头到皮裤、铆钉,人物机能风的服饰穿着颇具末日废土风格,更别提经典的义肢改造、巨构建筑、代码元素、线缆元素,和灰暗潮湿的视觉基调。
宏大的夜之城,处处彰显赛博朋克美学。事实上,我们也能从中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。
PVC面料早已成为大牌青睐的时尚元素,Y2K正流行,街头随处可见硬核皮衣、马丁靴。赛博朋克美学影响着Z世代的审美与消费。
霓虹灯、全息投影普及,成都的裸眼3D、全息投影进入各大博物馆,都可视为赛博朋克美学的现实应用。高分辨率、无线、超薄显示器、AR/VR,科技发展迅猛,马斯克看中的脑机接口,隐藏着人类叙事范式的重大转折。
如果说古典赛博朋克是消极颓废的未来想象,浪漫中带着绝望,那么新赛博朋克就是距离现实最近的科幻,呈现出娱乐化、流行化的特质。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踏入赛博空间,对新赛博朋克的概念接受度也随之提升。
遇事不决,量子力学;不懂配色,赛博朋克,不仅是一句调侃,也是万物皆可赛博朋克的现实反映。有人预言,赛博朋克将在第四次技术革命时彻底消亡。那么,科技环境杀死赛博朋克前的当下,就是赛博朋克的高光时期。科幻概念通俗化,我们正抵达未来之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本网站为非盈利性站点,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站点自动搜索采集信息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共有 0 条评论